1. 天干地支
2. 用天干地支来计算年月日时的顺序,是我国人民2000多年以来采用的一种方法古代人怎么计算日子。天干是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 、己、庚 、辛、壬、癸 ,地支是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为什么要用干支来计算年月日呢?在古代白天、黑夜不是按24小时计算,而是按照12个时辰计算的,一个时辰为两小时。从半夜起算作子时,接着是丑时、寅时,太阳正中为午时。古代用干支计算日子,每60天循环一次,用干支计算夏历的月份,每5年循环一次,正月为寅时,腊月为丑月,叫作月建。 闰月是多出来的月份,没有月建古时候的日子怎么计算。这些算法都是旧习惯,现在基本不用。用甲子、乙丑等来记载年份的次序,也叫“岁次”,60年循环一次,也叫“换甲”,解放后,已经通过国际公历,同时仍用干支来代表夏历年份的次序。这种干支急纪年方法,便于查考历史年代是符合中国人民的习惯的。
3. 天干地支,古代的 年号制度
4. 天干地支
5. 用天干地支来计算年月日时的顺序,是我国人民2000多年以来采用的一种方法。天干是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 、己、庚 、辛、壬、癸 ,地支是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为什么要用干支来计算年月日呢?在古代白天、黑夜不是按24小时计算,而是按照12个时辰计算的,一个时辰为两小时。从半夜起算作子时,接着是丑时、寅时,太阳正中为午时。古代用干支计算日子,每60天循环一次,用干支计算夏历的月份,每5年循环一次,正月为寅时,腊月为丑月,叫作月建古代人怎么计算日子古代怎么算日子。 闰月是多出来的月份,没有月建。这些算法都是旧习惯,现在基本不用。用甲子、乙丑等来记载年份的次序,也叫“岁次”,60年循环一次,也叫“换甲”,解放后,已经通过国际公历,同时仍用干支来代表夏历年份的次序。这种干支急纪年方法,便于查考历史年代是符合中国人民的习惯的。
1. 古人想出了一种“结绳记日”的办法。当他出门的时候,就在腰里系了一根绳子。在路上走一天打一个结,到了目的地一数就知道是多少天。往家走时,走一天就解一个结。结解完了,家也就到了古代怎么记载日期。
2. 再如两个人约好5天以后再见面,他们就在一片小木片或竹片上刻上5个道道,然后剖开,每人各拿一半古代人怎么计算日子。每过一天,两个人都削去一道。当木片或竹片的刻道削完了,也就到了约会的时间了。这叫做“刻木相会”。
3. 如果要记录较长的日期,怎么办?也有办法,例如,解放前西南地区的苗族,每当月圆1次,就往竹筒里扔1颗小石子。扔够了12颗小石子,便换一颗大石头子儿,这就表示到了1年古代怎么算日子。
甲子为干支之一,顺序为第1个古代如何计算日期。前一位是癸亥,后一位是乙丑。论阴阳五行,天干之甲属阳之木,地支之子属阳之水,是水生木相生。
1. 干支的一个循环(六十甲子)
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
2.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
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
3.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
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
4. 这个循环就叫一甲子也就是60年.
年用的是夏历 就是现在的阴历~有时间不过是时辰~
5. 他们用时辰 一时辰是现在的两个小时 百姓一般是过的糊涂 没有很准确 立竿见影的方法来判断 而贵族也并不能很精确到秒分古代怎样记录年月日
1. 在远古时代,人们过着原始群居的渔猎游牧式生活,他们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活动中,逐渐认识自然界里各种现象的运动规律。从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月亮的盈亏,逐渐认识了日月。看到植物的发芽、生长和枯落以及寒暑的变换而认识了年。
2. 在没有历法的时代,人们是怎样计算日子的呢?比如说一个人要出门,需要多少天才能到?怎么办?古人想出了一种“结绳记日”的办法。当他出门的时候,就在腰里系了一根绳子。在路上走一天打一个结,到了目的地一数就知道是多少天。往家走时,走一天就解一个结。结解完了,家也就到了。
3. 再如两个人约好5天以后再见面,他们就在一片小木片或竹片上刻上5个道道,然后剖开,每人各拿一半。每过一天,两个人都削去一道。当木片或竹片的刻道削完了,也就到了约会的时间了。这叫做“刻木相会”。
4. 如果要记录较长的日期,怎么办?也有办法,例如,解放前西南地区的苗族,每当月圆1次,就往竹筒里扔1颗小石子。扔够了12颗小石子,便换一颗大石头子儿,这就表示到了1年。
对于古代怎么记载日期的问题,以上都有详细的解答和解释,可能内容有点多,大家要耐心看完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。